小心,前面有条沟。”在此起彼伏的狗吠声中,三盏手电筒的光线划破了夜晚的沉寂。这已经是第三天摸黑送达了,连续三个晚上村里都会短时停电。在微弱的光线照耀下,三盏“明灯”走在送达的路上。
第一天
“小杨,小钟,最近受理的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的被告多达38人,他们都是农民,白天需要干农活,无法到法庭领取诉讼材料,我们利用晚上的时间送达可以确保送达的效率。今晚七点半我们在法庭集合后一起出发。”主办法官对书记员和法警说道,“好的。”小杨和小钟回应道。
小杨,到法庭工作已经三年,是法庭的书记员兼内勤,工作认真负责。尽管不是法学专业毕业,但平时遇到专业性的问题都会主动向庭长等老同志请教。
小钟,到法庭工作的时间比小杨稍晚一点,是法庭的法警,开庭和送达都少不了他。看似一张娃娃脸的他,开庭值庭时该有的威严却一点都不少。
主办法官和小杨、小钟一样,也是一名80后,经过两年的磨合,在工作上他们早已有了默契,“黄姐,这个案件被告挺多,我们路况不熟悉,我先联系村干部,让他协助我们送达。”“黄姐,被告人数众多,为避免群体性事件,我先做好维稳预案,带上执法记录仪,确保送达期间的安全。”不用等主办法官“黄姐”开口,他们已经知道自己要做的工作。
晚上七点半,三名“80后”准时从法庭出发。到了该村的村委,村干部已经在那里等候。“我从村里出来的时候停电了,最近由于电路整修,会经常停电。村里狗比较多,路况也不好,我带了手电筒等会大家一起走。”村委主任陈主任说道。
虽然以前也有过夜间送达,但是几乎没有遇到过停电的时候。三名“80后”在这盏手电筒的照亮下一户一户的送达。屋漏偏逢连夜雨,当晚不仅停电还突遇转风,出门时的衣着比较单薄,当晚只送达了15名被告。
第二天
依旧是七点半准时出发,大家都带上了手电筒。刚进村送达了几户被告后又停电了。停电后,狗吠声更厉害了,村里的狗几乎没有狗链拴着,一不小心就冲到了你的面前。
“今晚八点半村民会集中到村委开会,今晚还继续送达吗?”陈主任问道。
“等会大家都集中在一起,不是更好送达吗?”黄姐回应道。
“可是…,有可能人多口杂。”陈主任担忧地说道。
八点半,村民陆续来到村委,陈主任找到了三名被告。黄姐示意小杨将应诉材料拿出来,其中二名被告看到应诉材料后准备签收,但另一名被告情绪激动,不愿意签收。在一旁等候开会的村民纷纷过来围观,二名被告在这种氛围的渲染下,无论三名“80后”如何解释都拒绝签收,无奈之下只能拍照留置送达。当晚的送达也无法继续进行。
当晚的送达给三名“80后”带来了挫败感,但也使他们认识到,被送达人不是越集中越好,陈主任的善意提醒是经验之谈,当晚的小意外给他们积累了经验。
第三天
砰砰砰…
“有人在家吗?”
“谁呀?有什么事?”
“老乡,你好,我们是钟山法院的工作人员,我们受理了一起名誉权纠纷的案件,我们需要向你送达相关的诉讼材料。”
“为什么起诉我?我和这个案件没有关系,当时陈某某和我说要向政府反映征地补偿费用过低,动员村民签字向上反映,拿了一张空白的纸让我签名。后来,他把村民的签名附在了举报信上,举报某村干部在征地过程中勾结开发商违法征地,在征地过程中打伤了他的儿子,举报信有一些失实的内容,他把这封举报信放在网上,通过网络传播,我都是事后才知道的,所以,其实我也是受害者。”这些被告向三名“80后”诉苦,一些被告甚至害怕在送达回证上签字,“我再也不签字了,陈某某叫我签的字已经把我害苦了。”
“没事的。你看,我们把这些材料送达给你,你收到之后签字,证明你收到了这些材料,就像你上网买东西,收到东西的时候也要签收快递,这是一个道理。”小杨非常耐心的向被告解释,打消了被告的顾虑。
经过前晚的送达,三名“80后”也认识到送达没有捷径,他们继续在黑暗的夜里前行。此时,寒风依然凛冽,但微弱的光线已经将他们的心灵照亮。
黑暗、寒风,他们无畏,心中保有对司法的热情。
拒收、冲突,他们无惧,心中持有对司法的正义。
沟通、理解,他们执着,心中常有对误解的包容。
当晚九点半,除几名被告拒绝签收留置送达以外,38名被告全部送达完毕。